-
非正规工是个全球问题,但在中国社会最特殊
我们需要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虚构、硬套西方的理论,而是符合实际、能够见效的脚踏实地的实施方案及其执行。中国需要的是为中国将近三亿农民工谋求能够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进入中产阶级的可行道路。[全文]
-
中国该如何“去内卷化”发展?
将人民积极参与设定为国家涉及民生重大政策的不可或缺的标准和条件,它的走向既不是西式相对政府的“民主主义”,也不是革命时期的“群众主义”,而是一种更为中允、更可持续的新型“人民主义”。[全文]
-
当前的民法典编纂要关注哪些问题?
当前,在民法典的编纂中,法学家们关注的大多是从西方引进的法律,但如果从长时段的历史视野和实际运作的正义体系来看,长远的民法体系建立,必须同时关注到传统与革命两大传统,必须考虑到如何处理引进的成文法律与其他两大传统的关联问题,这既是因为其实际存在于司法实践中,也是因为唯有综合三大传统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并建立中国法治的“特色”。[全文]
-
中国法律作为道德主义法律的典型
在目前西化主义和本土主义法学的二元对立之中,道德和法律两者在中国法律中并存与结合的基本事实也许会显得模糊不清。这是笔者在这里要具体检视中国法律中的道德价值观的原因之一,为的是要精确地说明道德主义在中国法律中长期以来所扮演的角色,并试图阐明道德与法律结合背后所隐含的逻辑。[全文]
-
改革中的地方-国家体制
中国改革三十年来所形成的国家体制是资本主义与地方主义的奇特混合物,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中国明升88奇迹的发动机,也是种种社会危机的源头。[全文]
-
现今主流明升88理论完全误解了农业
7月,黄宗智教授完成了“农业明升88史三部曲”第三卷《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他认为,只有通过经验与理论之间的反复连接,才能真正认识到社会明升88现象的真实状况。而中国主流明升88学无保留地接纳了新古典明升88学和美国模式,却并不适用于中国。[全文]
-
大豆生产和进口的明升88逻辑
WTO近日关于中国的两项裁决引发关注:26号裁定中国对稀土出口限制违规,次日又裁定美国对华25起双反违规。人们仿佛闻到了贸易战的硝烟。多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直线上升,一些专家认为主因是美国对大豆补贴,应对其进行双反诉讼。事实如何?不妨先剖析大豆生产与进口背后的明升88逻辑。[全文]
-
国营公司与中国发展经验
文章从一些关于中国政府(中央以及地方)在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基本事实的总结出发,回顾中西方"主流"明升88学对它们的理解,然后论证政府以及其属下的国营公司乃是中国明升88发展的重要动力。 [全文]
-
“第三只手”推动公平发展?
重庆的第三只手的兴起本身源自市场的第一只手和国家的第二只手的运作中的不足;它既挑战又借助其它两只手。在三只手并存的现实下,第三只手是要和第一、二只手竞争(以及配合)的。在全球化明升88格局中,重庆的第三只手和国内其它地方,也和其它国家和明升88体竞争。唯有在竞争中成功地推进明升88发展,才有可能成为全国广泛使用的模式。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资本主义占据绝对优势的全球明升88中,把公平发展建立为一个实在的选择。[全文]
-
国营公司与中国发展经验:“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明升88”?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其所经营的国有公司,在中国快速的GDP增长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个比较明显的经验叙述之所以如此充满争议是因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在国内外的强大影响。事实则是,中国的国家机器在整个改革时期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国营公司则已经证实自己能够成功地进入全球市场的盈利竞争。对中国来说,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同样,如果没有国家的积极参与,如此的成绩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这是因为国家是唯一具有如此强劲势力的实体。[全文]
-
黄宗智:中国的基本明升88单位:家庭还是个人?
费孝通先生在1930年代就观察到,即使富裕如苏州吴江,家庭单凭农业生产也无法维持生活,必须辅以手工业。黄宗智教授则从明升88学理论上对于这一观察做了延伸阐发。[全文]
-
黄宗智:中国现代农业的特色——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的不平等交易
中国当前农业的实际是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之间极端不平等的交易。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要大力扶持农民自己的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来进行“纵向一体化”,重庆最近的政策可供参考。[全文]
-
黄宗智等:中国的农业发展——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农业发生了实质性的资本化(单位土地的资本投入不断增加)。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这是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全文]
-
黄宗智:探寻中国的现代性
这一著作的总体含义是一种与大部分中国和美国学者已习以为常的迥异的历史视野。如果有可能再出现几本这样的著作,那么,中国就应该可以在宏伟的历史研究和原创性的理论工作上,在当前的世界上占据一个重心的位置。[全文]
-
黄宗智: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
若能既不迷信普世理论,又不迷信自己的感性认识,这本身就是一个可资学术使用的重要资源。最后是通过严谨的经验研究与高层次的理论问题 意识的探讨,来回反复连接,由此才可能建立既是中国的也是现代性的学术,并为全人类建立一个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传统的学术传统。 [全文]
-
黄宗智:从离婚法实践看中国法庭调解制度
在216个来自法院的案件档案的基础之上,本研究表明离婚法实践是“毛主义法庭调解”制度传统的核心,对今日的制度影响深远。这种实践产生于独特的历史条件: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激进允诺(一经请求就准予离婚)和农民反对的现实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的必要;以及农民的惯习与共产党治理的融合。我们不能按照现代/传统以及共产党/农民这样的非此即彼二元框架来理解它们,而应将之视为二者间互动的产物。它包括法官的现场调查和积极的“调解”,以及以感情为婚姻和离婚的基础的构造。离婚法实践实际上在整个民事法律制度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