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乡治理中重视“人治”,并没有过时
站在国家的角度,“县官不如现管”当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权力很可能被非正式权力所歪曲、架空,国家治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都无法实现。时至今日,“县官不如现管”仍然是一个有待解释的国家治理命题。[全文]
-
退出明升88国际排名,事出有因
一些办学资源匮乏的大学,反而能够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但一些靠钱砸出来的新兴大学,表面上排名很高,将很多人主观上认为的杰出大学甩得远远的,这到底“科不科学”?[全文]
-
疫情封控下的保供,市场和行政该如何发挥作用?
在疫情防控的紧急状态下,行政力量要介入到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中去,就容易导致混乱,本质上还是行政资源的有限性与基层细小琐碎事务的复杂性及无限性之间的根本性冲突。[全文]
-
疫情防控下的社区,层层加码还是激发活力?
基层认为组织动员群众麻烦,需要受气和协调、很琐碎,一开始肯定是耗费心力的,一旦熟悉顺手后就特别轻松,但是基层工作人员往往胆怯这个过程,最后看似完成了任务,但是把社区的治理能力和组织动员群众能力给抹掉了。[全文]
-
西安防疫乱象,决策偏差还是执行不力?
医院要采取严格的措施来防止疫情传播,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24小时内的核酸检测,当时制定的细则可能就没有考虑到危急重症患者。对于基层执行者来说,他就面临两难,一方面他肯定不希望出问题,另一方面他要执行防疫要求。[全文]
-
共同富裕不是搞“福利国家”,讲求劳动伦理
共同富裕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劳动创造幸福,国家社会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保障,让人们自己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共同富裕绝对不是等靠要,要避免福利国家的陷阱。对应到分配制度,最重要的是初次分配,因为社会主义有劳动伦理,二次分配、三次分配起辅助作用。[全文]
-
群众路线没那么“高大上”,但也别包办代替
现在很多村庄学的不是浙江的普遍性而是特殊性,就是有钱把农村建得强富美,我们很多中西部地区也想这样搞,但是财政能力又不行,就只能选择示范的形式,比如说一个县搞一两个点。但这一两个示范点把财政资源挤压了,就意味着其他的绝大多数村庄都振兴不了。[全文]
-
“人地钱”本身不是问题,要警惕以地为中心的乡村振兴
人、地、钱这三个因素,宽泛地讲都没问题,关键在于以哪为核心?当前乡村振兴设计体系中,几乎都是以地为中心,所有的政策都建立在土地之上,而且说白了就是宅基地。但宅基地能够产生的市场容量其实很小,乡村振兴规划、政策体系设计及其想象如果都建立这个脆弱的基础上,才是最大的问题。[全文]
-
返贫是个伪命题,扶贫组撤出后下一棒交给谁?
脱贫攻坚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以“攻坚”名义设置的一套政策体系就不需要了。国家针对扶贫的长效机制已经比较健全,如低保、大病救助、助学贷款等。有些地方担心返贫,进而提出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这是多此一举。[全文]
-
“没脸”回家、失业、民族主义…农村青年的标签从哪来?
“小镇青年”和“豆瓣青年”的观点很难说截然对立,他们的思想分化往往因议题不同而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这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思想界和舆论场有明显差异。这恰恰说明他们很难用“左右”、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等传统理论来划分,反倒在基本价值上具有广泛共识。[全文]
-
变局下的乡村治理,如何避免“好心办坏事”?
最近10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展的突飞猛进,中国基层社会也发生了巨变。今天的社会,有可能要告别过去千百年来,所赖以运转的那些习以为常的制度逻辑。一些基本机制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将要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全文]
-
严书记,王主任,“官威”不好使了
刚刚到位的一把手,作风强势一些,哪怕是对下属有点人格侮辱,下属恐怕还是有所忌惮……真正的强势是“不怒自威”,非要用掌掴下属来体现自己的强势,恰恰是其权威已经式微的表现。[全文]
-
农村的“乱”,不是真乱
河南的农村,家族之间相互打交道,村规民约比较强。但其中家族之间、个人之间都有竞争。这就像盖房子,你先盖的这么高,我后面盖的一定要高你一点,再后面的会更高。这实际上是大部分农村的常态,它并没有失控。[全文]
-
哄抢猪肉:群众错了,政府道哪门子歉
地方政府的责任就在于,需要对聚众哄抢行为采取积极的社会干预措施,但替群众道歉,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从地方的舆情应对的角度说,这种低姿态,当然是情有可原。但是从长远看,这未必是一件好事。本质上,这种做法表明,一些地方政府抱有父爱主义的执政观。[全文]
-
有些地方民调说95%同意合村并居,怎么成了糊弄人
现在很多人,包括地方官员,都有一个想象中的农村、想象中的农民,并没有把农村和农民具体化。在他们的抽象概念中,城市化之后农村存在空心化问题、生活不便利等等,实际上农村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农民的发展阶段也分了好几个层次。[全文]
-
那些因抗疫“不力”而黯然离场的基层干部
疫情期间,我听到不少受过处分,担心受处分,却还负重前行的基层干部以及他们亲属的倾诉,他们有不甘、彷徨、无奈、落寞,却唯独没有成就感。他们的名字不会出现在功劳薄上,也许还偶尔会出现在耻辱榜上。然而,他们大概永远不会为自己辩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