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聚首济南,为“翅膀论”增添新实践

 人参与 | 时间:2024-03-29 04:07:06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李才林

11月27日,翅膀论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赶到480公里之外的聚首济南山东省济南市。与他同期抵达的为增专家,还有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纪委书记、添新副主任陈彦宾一行,实践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一行,翅膀论以及来自北京、院士上海、聚首济南广东、为增天津、添新河北等28个省区市的实践农科院书记或院长们。他们长途跋涉赶到济南,翅膀论是院士为了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第三届“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理论研讨会。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梁金光表示,聚首济南10年来,我院锚定“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总战略、总遵循、总目标,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速成果转化落地,努力给农业插上强劲有力的翅膀。

走进上述会议举办地——南郊宾馆俱乐部大厅,两边摆着展板和展品。

灯光下,一堆金黄色的小麦种子引人注意。这些小麦种子并不普通,而是山东省农科院育成的“济麦22”。11年来,它是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已经累计推广3.5亿亩,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被誉为划时代的品种。

类似品种,现场还有不少。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3年的55.2%提高到2022年的62.4%。”参会的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透露的数据显示:我国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占95%,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增加的贡献率超过6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57%提高到73%,支撑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越来越多的科技走进田间地头,推动农业腾飞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提到一组数据: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368万吨,增产0.5%;人均粮食486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线。他认为,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

如何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各地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透露了该院的5点做法,即以重大种业创新平台建设为统领,奋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以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为契机,持续优化学科布局;以高层次人才引育和青年人才培养为重点,持续增强创新动能;以重大农业示范推广项目为抓手,持续打造科技示范精品样板;以强化有组织的科研为目标,持续探索构建全省农科系统“一盘棋”发展新格局。

江苏省农科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中懿研究员则表示该院主抓了4件大事,即技术创新核心环节—创新与转化;优化创新动力机制—体制约束与管理生态;加强过程精细管理—过程化与精细化;培育创新文化生态—理念与氛围。

出席会议的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强省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与科技的融合,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培育壮大农业科技人才力量、持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活力、探索完善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四个方面共同发力,多措并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据悉,2020年和2021年,山东省农科院已举办两届“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理论研讨会,畅谈“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的基本内涵、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实践探索,共商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目标任务和路径举措,全国农科院系统讨论形成了《济南共识——“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科宣言》。

图为会场外的部分展品,来自山东省农科院。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摄

顶: 64踩: 4